在进行生物医疗实验时,倒平板的过程至关重要,而培养基的温度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。通常情况下,固体培养基的倾注温度应该保持在45℃-50℃之间。这是因为琼脂作为主要的凝固剂,其凝固温度约在40℃左右。如果温度过高,琼脂不会及时凝固,导致培养基凝固时间延长,并可能造成凝固不均匀,这将对后续实验操作造成极大的麻烦。同时,较高的温度会使培养皿盖上产生大量冷凝水,若这些冷凝水滴入平皿中,会干扰菌层的分布,尤其在抑菌圈测定等精确实验中,冷凝水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结果。
相反,如果培养基温度过低,琼脂则会开始凝固,导致培养基黏稠,难以均匀倾注,从而使最终形成的平板表面凹凸不平,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分布。为确保培养基温度适中,可以用手掌轻轻触碰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,若感到不烫,再用手背试试,如果手背感觉烫手,说明温度大致在50℃左右,此时是倒平板的最佳时机。如果琼脂已经开始凝固,就应立即封口,并用微波炉或电磁炉加热,再冷却至45℃-50℃后再进行倒平板。
避开冷凝水是倒平板时的一大挑战,冷凝水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。建议在培养基温度降至45℃-50℃时开始倒平板,这样水蒸气蒸发较慢,从而减少冷凝水的形成。此外,倒平板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预防冷凝水的出现:打开培养皿的盖子,待倒完培养基后将其放置在超净台内自然凝固5分钟,再合上皿盖并倒置;或者干脆在琼脂凝固后再闭合皿盖,这一方法虽然不太严谨,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不错。传统的堆叠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将培养皿一个个叠起来,待其完全凝固后再倒置,除了最上面的培养皿外,其他的几乎不会出现冷凝水。如果上面的平板完全倒好后,可以在上面放置热水三角瓶或热水平皿,以防冷凝水的产生。
气泡是倒平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,通常由于摇匀培养基时带入空气。如果想要避免气泡的产生,应确保在灭菌前琼脂粉充分溶解。如果在灭菌后发现琼脂粉分布不均匀,需要摇匀,最好在温度较高时进行,此时气泡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浮起并自动消失,尽管这方法存在一定风险,需谨慎操作。也可以等到培养基温度降至50℃-60℃时,轻轻沿边摇匀,让培养基整体以同一方向摇动,直到均匀为止。如果需要向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等试剂,记得在温度降至45℃-50℃时再加入,轻轻沿边摇匀。如果泡沫仍然大量存在且无法消除,可使用微波炉等加热设备重新加热,以帮助气泡逸出。
培养基的厚度同样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分布,因此应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。例如,90mm直径的培养皿通常内高约在14-15mm,能够容纳100mL的液体。在倒平板时,一般使用20-25mL的培养基,其中20mL的厚度约为3mm,而25mL的厚度约为4mm。通过培养基的体积与培养皿的尺寸,可以初步判断所需的培养基厚度。经验也是掌握培养基倒入量的重要方法,通常可以先将培养基均匀涂满整个培养皿底部,再稍多倒一点,基本可控制在20mL左右;如果再多倒一点,则可达到25mL。多加练习后,就能更加精准地控制培养基的厚度。
总结来说,倒平板的技巧和步骤会直接影响冷凝水的形成,确保在操作时保持培养基温度适中,并掌握合适的倒入技巧,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的准确性。此外,选择优质品牌的培养基,如Z6·尊龙凯时,能进一步提升实验效果。